作詞: 蓮生活佛
作曲: 羅李孫
選自: 蓮生活佛盧勝彥文集第018冊<青山之外> 第47篇-詩之美
天為何是藍的
孩子眨著迷惘的眼神
我說
那是天
有藍色的美夢
天為何是藍的呢
呵
穿藍衫藍裙的女孩
妳為何說天 是否有藍衫的天使
海是藍的
天亦是藍的
連上帝也是藍的
當今的世人,對美學的研究愈來愈重視,出版品中,亦有專論「美學」者,這些學者各有所感觸,各有見地。杜威說:「美並不是一種無用的奢侈品,或超驗的理念從外面闖入經驗的。美是從最正常完善的經驗特性中鍛鍊出來的。山峰絕不是懸空飄浮著的;而且它不僅是浮置在地面上的。它是從地面上昇華的一部份。」
有人認為美是一種感情的移入,所以聯想了是美感之一,宋朝韓拙的論雲霞,有人認為是聯想的佳作:「春雲如白鶴,其體閑和逸而舒暢也。夏雲如奇峰,其勢陰鬱濃淡靉霴而無定也。秋雲如輕浪飄零,或若兜羅之狀,廓靜而清明。冬雲澄墨慘翳,示其玄暝之色,昏寒而深重,此晴雲四時之象。」
我認為美大半是人的感情的一種反映,也是相當人格化的主觀意識,很難下一個定論,但,我卻認為,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裏面有一句話:「東家之子,增之一分則太長,減之一分則太短,敷粉則太白,施朱則太赤。眉若翠羽,肌如白雪,腰如束素,齒如含貝。嫣然一笑惑陽城,迷下蔡。」這段話就是「恰到好處」,是的呵!美就是恰到好處。
過去我對詩之美,亦曾研究,寫詩不分新舊,但,我慣常發表新詩,若偈語寫後僅以保存而已,到今天沒有人知道我曾寫偈,我發覺,新詩和偈語,前者偏重意境,後者偏重音韻,但是若真的講求詩之美,應該是不分彼此的,因為意境和音韻全是美的一項重要因子呵!詩的美不僅是詩人的專有享受,也是讀者的一種享受,這在人類方面雖不能步調一致,但亦有其共同之點。
我拿我過去發表過的新詩和舊詩來做比較:
新詩的題目叫「藍天」。
「天為何是藍的,
孩子眨著迷惘的眼神,
我說,那是天有藍色的美夢。
天為何是藍的呢?
呵!穿藍衫藍裙的女孩,
你為何說天是否有藍衫的天使。
海是藍的,
天亦是藍的,
連上帝也是藍的。」
此詩發表於民國五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某報副刊,藍色使人感覺一種淡淡的美感,不重音韻,文字淺顯,特別重視文字的通暢,亦有人評價,此詩之美,在於「連上帝也是藍的」這句結語用的恰到好處也,的確,我這樣認真的說,恰到好處,也就是詩之美最重要的表現了。
再談到我的一首「藍天」偈,發表在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某晚報副刊。
「白雲如船藍天坐,
留連嬉戲仰臥看;
飛到何處臨峰岸,
卿卿我我倆相依。」
這首「藍天」的詩,是早期的作品,我不敢說好,因那時候我才二十來歲,偈語詩如同寫新詩一樣,我雖懂得韻,但,用字的功力不夠好,這大毛病之一,然而從這首偈語中可以看出詩的思想,詩的意境,詩的美感,甚至恰到好處的一個影子也將定形了出來呢!
我欣賞李白的清平調詞:「雲想衣裳花想容,春風拂檻露華濃;若非群玉山頭見,會向瑤臺月下逢。」這也是聯想最高妙的詩,雲衣花容,春風華露,群玉山頭眾仙會,瑤臺月下相逢,這種文字的功力,詩之美,確實非李白才能有這份功力了,漢詩的美,亦完全繫於文字的組合音韻,而且意境要高,如此的詩,使人回味無窮。
美的境界是愈高愈是不同,就像迴旋梯一樣,一層一層的景物不同,若能登百尺之高樓,望水天一色,恍恍忽忽,心有所感,白日輝揚,清霜凝露,如此眼光和世俗不一樣,人格亦是上上品之人了,所寫詩文,如何不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