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懺悔”是修習佛法的重要一環,為什麼佛教倡導懺悔法?蓮生活佛以《心地觀經》內容作為說明:“若覆罪者,罪即增長,發露懺悔,罪即消除。”因為眾生起心動念皆是業,須臾之間便會累積了無量的罪,所以佛陀教導我們必須誠心地發露懺悔,倘若不坦誠地面對自己所犯的罪業,而繼續自我欺騙下去,罪業只會是不停的增長,比如參天大樹般的難以拔除。而學佛者真誠地修持懺悔法,也會從這法門中,逐漸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,故此,懺悔法門是修學佛法的重點之一。
並且,在佛教經典《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的經文記載裡,佛陀亦曾說出眾生若能真誠懺悔,將產生不可思議的微妙作用。摘錄如下:
“於是世尊即說偈言:若人造重罪,作已深自責,懺悔更不造,能拔根本業。復有業作而不集:若有眾生身、口、意等造諸惡業,造已怖畏,慙愧遠離,深自悔責,更不重造,是名作而不集。”
略釋如下:
“於是,世尊隨即以偈語宣說:若有人犯了嚴重的惡行,犯下以後卻深感愧疚而自我責備,並且誠心發願悔改,更不會重犯,如果是這樣的話,當能拔除其所犯下的根本罪業。還有是犯下罪業而業報不會聚集的示例:若有眾生的身、口、意等造作惡業,但造作之後內心常恐懼不安,慚愧於所作之事,時常心感懊悔和內疚,並時刻緊記往昔所犯惡業時的錯誤心態,發願從此不再重犯。這樣的眾生,雖是造作惡業,但業報是不會積累的。”
現在我們已知佛門懺悔法的概念及旨趣,但若是沒有去切實的行持,始終都是坐而論道、毫無益處。就好像蓮生活佛在一次甚深禪定中,遇見端坐於白色曼陀羅中的彌勒菩薩,而為蓮生活佛說出實踐“四力懺悔”的含義一樣:
“一、拔除力:一一發露,痛加懺悔,決心改過,一一不得再犯。
二、依止力:依止上師三寶,須臾不離,守護戒律,發廣大菩提心,誓願學習菩薩的廣大心行,負起眾生的業障。
三、對治力:依經典去對治,戒定慧對治貪、瞋、痴。依勝解空義,持誦百字明咒及一切殊勝陀羅尼咒,深信本尊能除業障。
四、防護力:行者守護六根六塵,禁止十種不善業,寧死不再犯。
這四種力量,就是四種懺悔,非常要緊。很多行者往往對懺悔不屑一顧,以為不思善、不思惡就行,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就可以了。‘事懺’不理。專治‘理懺’。事實上不顧‘事懺’。只顧‘理懺’。‘懺悔’沒有實踐,就不能業障消除。”
那麼如何去行持佛教的懺悔法?怎樣又是滅除罪業的口訣?蓮生活佛慈悲地作出如下的解說,並且教導我們:
“因果循環的關係,一個因,就有一個果。一個善因,就有一個善果。一個惡因,就有一個惡果。善惡並不能互相抵消……。所以,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、菩薩很怕一點點小惡因,因為一點點小惡因,也要受報應的。我們不可因為小惡,就去隨緣造它啊!
然而,因果雖不可滅,但,卻可以‘替代”及‘轉移’。這‘替代’及‘轉移’,並不是消滅因果,而是另一種方式出現:
替代 ── 由師尊的法力,‘替代’弟子受苦,消除弟子的災厄。
轉移 ── 由師尊的法力,‘轉移’果報入土中,消除弟子的災厄。
將報應由師尊代受,或用法力,轉移‘石頭’、‘大樹’、‘土地’代受。這樣因果報應並未消失,祇是‘替代’及‘轉移’。
‘替代法’及‘轉移法’祇有真正得證的金剛上師才可施為,一般行者無法辦得到的。或者由佛菩薩諸尊下降,替信士行者用了慈悲的‘替代法’及‘轉移法’,冥冥之中,化解了信士行者的果報。
信士及行者,要如何做,才可能避免果報,得到‘替代”及‘轉移’,有八種法:
一、讀誦‘高王觀世音真經’一千遍。
二、持根本上師心咒一百萬遍。
三、修‘懺悔法’達二百壇。
四、禮拜供養造寺造塔造佛像。
五、唸佛菩薩名稱,直到相應。
六、禪定得戒定慧力。
七、根本上師修法加持替代轉移。
八、真空化無。
這八種法,都是非常祕密的,第一種依的是‘經力’,第二種依的是‘咒力’,第三種依的是‘法力’,第四種依的是‘施力’,第五種依的是‘佛力’,第六種依的是‘定力’,第七種依的是‘上師力’,第八種依的是‘空力’。
蓮生活佛實實在在的告訴大家,前面七種力,全是‘替代’及‘轉移’,祇有第八種法,‘真空化無’,才是真正的‘滅罪’。所以,如何滅罪的真正口訣是‘真空化無’這四個字。這是‘空觀’,離了一切相,了悟真空之理,也無法可得,也無言可說,一切自身形相全滅了,三輪體空。這三輪體空就是:
心體妙理。
心光妙智。
解脫寂滅。
這個道理是妙深殊絕的。簡單的說:‘真空’──第一義諦,無染,果報雖有,也是空。‘化無’──無我無住,果報繽紛龐雜,但不知向何報之。真佛行者若修持至‘真空化無’的境界,正是卓立無依,靈靈不昧的境界,一切果報因行者已化為虛空,無一物可染,所以果報就無法產生。到此境界,就算有果報。對行者也無法妨礙,果報也化為無。”
而提及到“真空化無”的微妙處,密教的懺悔法門中,也有一種殊勝的懺悔第一法,能把一切的業全部化為清淨的“空”,這便是金剛薩埵懺悔法。蓮生活佛告訴我們:
“這裡提到懺悔第一法,什麼是第一法呢?就是金剛菩薩的懺悔法,‘金剛薩埵懺悔法’在於祂的‘百字明咒’。
‘百字明咒’其實有三個很大的意義在裡面,第一個是清淨,‘百字明咒’認為一切都是清淨的,自性都是清淨的。你只要唸‘百字明咒’,一切的污穢,全部轉化成為清淨。這是什麼道理?因為‘百字明咒’就是空。空以什麼來代表?以無雲晴空來代表。像無雲晴空這樣子的境界,任何一個東西在無雲晴空裡面,都會化為無形的,都是清淨的。
第二種意義是自性真如,也就是你唸‘百字明咒’的時候,等於是在唸真如、在唸真理。 你的自性不但是清淨的,你的自性就是佛。佛就是清淨,口清淨,意清淨,身清淨,全部都是清淨的。你就等於把你自己本身的業,全部轉化成為清淨……。
第三個意義,是自性廣大,廣大無邊。所謂佛,是廣大無邊,是無所不在,而且是廣大無邊的。大而無外,小而無內,就是無窮無際的意義。
既然是無窮無際,微小的這種業,就在無窮無際之間化為無形。所以金剛薩埵‘百字明咒’最主要的意義是空。連你的業也是空,就是身業空,意業空,口業空,全部化為空境的一種最殊勝的懺悔第一法。”
〈012 金剛心的口訣 - 懺悔第一法〉,收入《676 密教修行成就的大法-四加行 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686&bookmark=c012(2023年1月22日)。
盧勝彥〈023我的業障深重〉,收入《222 逆風而行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473&bookmark=c023(2023年1月22日)。
盧勝彥〈031如何滅罪的口訣 - 真空化無〉,收入《075 真佛法中法 》,取自:真佛般若藏,https://reader.tbboyeh.org/#/mybook?id=1000278&bookmark=c031(2023年1月22日)。
《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》,取自:CBETA 漢文大藏經,https://cbetaonline.dila.edu.tw/zh/T01n0080_001(2023年1月22日)。
〈知過即懺 善莫大焉〉,取自:真佛宗中觀堂,https://zhong-guan.org/special_issue/detail/16.html?p=2(2023年1月22日)。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
課文
|